3月初IBM宣布推出全球首个商业化的量子计算机IBM Q,尽管计算能力只是5量子比特,但此事意义重大,被视为量子计算机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事件,意味着量子计算机终于走出了实验室。当时国内还有消息称也在研发自己的量子计算机,今天就有中国科技大学的教授潘建伟及其团队宣布了中国的光量子计算机,玻色取样”速度比国际同行类似的之前所有实验加快至少24000倍。
中国科大的潘建伟教授是国内量子计算领域的标杆,全球首个量子卫星就是他们团队的功劳
说到量子计算机,这么科幻的名字听上去就非常高大上,各路物理、化学、数字渣纷纷表示我们看得懂量子力学教科书的每个字,就是不懂量子力学科学家们在说啥。之前我们也在IBM量子计算机的报道中提过量子计算的一些基本概念——量子计算机计算使用的是量子比特(qubit),目前的电子计算机只能是0或者1中的一个状态,量子计算机因为海森堡测不准原理而具备同时存在0和1状态,存储能力、计算能力相比电子计算机呈指数级增长。
量子比特就是衡量量子计算机能力的关键,IBM目前能商业化的量子计算机是5量子比特,升级后可达20量子比特,计算机能力是2的20次方,未来几年IBM还将进一步商业化50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这个性能就了不得了,50次方大约是10的15次方级别,千万亿级别的性能了。
再说回现在的光量子计算机——实现量子计算也有不同的技术路线,来自人民网的消息称国际学术界在基于光子、超冷原子和超导线路体系的量子计算技术发展上总体进展较快。在每个路线中,量子计算的核心资源都是“多粒子纠缠的操纵”,它的多少就是用上面的量子比特来衡量的。
现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及其同事陆朝阳、朱晓波等,联合浙江大学王浩华教授研究组构建的量子计算机就是光量子路线的,他们的团队去年底创造了10光子量子纠缠的的全球记录。
今天下午的发布会,潘教授及其团队宣布成功构建了世界首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机。团队利用自主发展的综合性能国际最优的量子点单光子源,通过电控可编程的光量子线路,构建了针对多光子“玻色取样”任务的光量子计算原型机。
实验测试表明,该原型机的“玻色取样”速度不仅比国际同行类似的之前所有实验加快至少24000倍,同时,通过和经典算法比较,也比人类历史上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ENIAC)和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TRADIC)运行速度快10-100倍。5月2日,该研究成果以长文的形式在线发表于《自然光子学》。
“当量子比特的操纵数量达到5个比特就能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25个左右的时候,就能和现在的普通计算机计算能力相当。”潘建伟透露,目前研究团队正在致力于20个超导量子比特量子计算机的设计、制备和测试,并计划于今年年底前发布量子云计算平台,供科学家“体验”量子计算。
前面提到的是光量子路线的量子计算机,人民网记者还了解到他们的团队在超导体系的研究中也几乎同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研究团队打破了之前由谷歌、NASA和UCSB公开报道的九个超导量子比特的操纵,实现了目前世界上最大数目(十个)超导量子比特的纠缠,并在超导量子处理器上实现了快速求解线性方程组的量子算法。成果即将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
PS:量子计算机不同于目前的电子计算机,它的计算能力超级强大,但不会完全取代电子计算机,二者的机制并不一样。现在谷歌、IBM、微软等公司都大力投资研发量子计算机,中国的科研人员也意识到了量子计算机的前景,也有不少高校、公司投身这个领域。
现在潘建伟教授及其团队在光量子计算机上取得了重大进展,无疑是中国在量子计算机领域的一个突破,中国这次进步在国际领域到底是什么水平对普通人来说还是难以理解,只看量子比特位的话,现在的水平确实超越不了IBM、谷歌顶尖水平,但是年底要能实现20量子比特,这就很强大了,IBM商业化的IBM
Q量子计算机目前也才5量子比特,未来才能提升到20量子比特。
中国从超算领域一穷二白到神威·太湖之光靠国产芯片取得TOP500第一走了20多年,最近几年进步非常大,希望量子计算机领域能大大缩短追赶国际先进的时间。对于国产的光量子计算机,大家是怎么看的呢?有什么要说的吗?欢迎加小超哥(ID:9501417)微信来聊聊。